中国工商银行吕仲涛: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人民美好生活与实体经济

2022-09-29  来源: 银行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  吕仲涛


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22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中国金融创新成果线上发布会”于2022年9月26日在北京举行,本届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以“数字化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振兴”为主题,聚焦数字化进程与实体产业振兴,邀请金融业业界权威专家和行业精英交流经验、分享智慧,共同探讨银行业如何用数字化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当前,如何通过自身数字化转型创新,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课题。工商银行以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人民生活、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创新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以践行“金融为民”初心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工商银行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成果,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温度。

 

一是保障业务连续性,让金融服务更加安全可靠。工商银行通过自研的VPN、视频会议系统等保障了全集团、境内外40多万员工在线,保证全行业务7×24小时不间断。同时,在数据中心上海双园区封闭的情况下,通过大规模远程协同,运用“VPN+云桌面”等技术手段,确保疫情期间多个系统版本正常研发与投产,连续多次完成大规模远程“云投产”,没有因为疫情影响业务的更迭或中断金融服务。

 

二是广阔延伸服务场景,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得。工商银行不断强化与数字政务、医疗、养老、教育等高频民生服务场景对接,将金融服务触角向社会全面延伸,通过产品输出、平台对接、场景互嵌,将金融产品嵌入民生消费和企业生产场景,与社会各行各业合作共建场景,形成无所不在的触达体系,提供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同时,充分运用金融科技优势,在业内率先构建并推出“云工行”非接触服务品牌,让客户“随时随地”办理业务。

 

三是弥合“数字鸿沟”,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工商银行进一步提升适老化和无障碍服务水平,加强面向老年等弱势群体的特色功能服务供给,根据老年客户行为习惯,在手机银行创新推出银发专属服务版本,并不断提升专属版本操作体验便捷性;运用区块链、人脸识别等数字技术,不断丰富个贷数字化产品供给,疫情期间快速推出个贷全线上延期还贷服务,并打造个贷创新产品,为民纾困,助力个体工商户等客群渡过疫情难关。

 

增强数字金融创新供给,以灌溉金融“活水”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构建数字产业“新生态”,深度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工商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努力实现对企业客户的服务模式向“能力输出、共建生态”的价值创造升级,与相关产业共谋发展,打造相应的服务和产品,紧密对接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能力;与龙头企业紧密合作,积极规划设计客户场景综合服务方案,结合大型企业供应链场景,打造一系列数字供应链平台,服务上下游企业。另一方面,加快国际国内单证业务创新和贸易金融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贸金生态体系建设,助力企业跨境金融需求,畅通贸易循环。例如,推出“单一窗口”金融服务,集跨境汇款、电子关税保函、进出口信用证等多项服务于一体,为外贸企业提供涵盖贸易全流程、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便利。

 

二是打造数字普惠“新模式”,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工商银行精准切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场景,结合不同场景小微企业融资痛点,精准服务普惠客群,拓展数字普惠的服务触角和客户覆盖面。通过获取企业结算、资产、交易和行为等多维度数据,运用“数据+模型”的方式,打造数字普惠拳头产品,全方位满足小微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同时,灵活采用续贷、展期、设置宽限期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接续服务,共克疫情难关。

 

三是打造数字乡村“新平台”,让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工商银行全新推出“工银兴农通”App,以此为抓手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打造全新乡村服务线上渠道,为客户搭建享受便捷式金融服务的一站式平台,并逐步完善乡村金融触达体系,县域网点拓展覆盖已达97%;积极应用卫星遥感等前沿技术,构建卫星遥感影像智能分析系统,动态跟踪农作物、林木等生长情况,完善信用评价模型和风险监控机制,通过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张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