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金融服务中的农业保险模式分析

2024-01-12  来源: 《银行家》2023年第12期

作者:童金林 吴学明 邱 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把我国建设成金融强国和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给出的目标。我国金融业机构超4500家,农村金融在农业现代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资源用于支持建设美好乡村生活,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对金融机构来讲更是责无旁贷。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强化金融改革,高质量发展农村金融,农村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密集部署农村金融工作,着力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以期最终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目前,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金融渗透率达到80%以上,而我国农业的金融渗透率约为30%—40%,我国有5亿多人长期生活在农村,有2.8亿农民工常年往返于乡村和城市之间,农村金融还远不能满足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农业保险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农业保险对农业风险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自2007年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管理办法》以来,农业保险业务持续发展,服务质效不断提高,创新赋能取得实际成效,农业保险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的农村金融服务工具。随着保险回归保障和风险管理本源,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增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织牢织密农业风险管理的安全网和保障网,初步建立起乡村振兴的支持保障机制,缓解了农业产业的高风险冲击。从实务运作情况看,农业保险通过科技赋能,掌握了持续经营的农户、农田精准权属关系及农产品价格等信息,建立起基于数据的信用机制,全面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保险业在农村金融领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补偿作用。农业保险通过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的交流,确定好与农产品价值精准稳定匹配的保障金额,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充分保障,在无风险年份生产收益足以自利,在有风险年份保险补偿能够托底。农业保险可以平滑种养殖过程的价值损失和农户收入波动,具有经济减震器的功能。

 

增信作用。农业保险通过科技赋能,对保险标的、权属和损失评估进行精准化和数字化管理,在实务操作中推行“五公开”“三到户”,构建起农村协保员体系,筛选出可持续经营、高信用的农业生产主体,为银行贷款业务提供可靠的风控信息,从而起到增信作用。

 

社会治理作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巨灾损失救助政策,通过合理运用政策工具,农业保险不断增品、扩面、提标,逐步建立起广覆盖、宽保障的高质量发展体系,运用保险手段,针对涉农财产、人身健康、养老及扶贫等领域的“三农”风险,以政保业务为主进行全域风险管理,建立起“三农”风险防火墙,发挥了农村社会治理功能。

 

农村综合金融服务中的保险业务

 

农村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该模式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手段,从供应链、生产链和流通链三个层面打通农业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深入建构农业农村金融保障安全网,降低“三农”金融风险,通过综合金融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强大助力,打造农产品资金融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及风险保障的全流程、高效协同的生态环境。

 

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的创新与探索。近年来,保险行业在全面开展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及地方社会治理,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综合金融服务。一是开展信用保证保险,为农村提供商业信用保险,直接开展农业信保业务。二是推动政银企户多方合作,政府搭台、银行参与、保险兜底,为农户提供资金服务。三是开展生物资产质押,结合农业担保政策,为活体动植物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四是开展保单质押,对农业保险及涉农财产的保单提供质押贷款服务。五是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直接对有保单的农户提供贷款服务。六是基于扶贫项目,提供“保险+银行+政府+担保”系列创新服务。七是开展农村资产抵押质押,针对农村土地信用、承包权、宅基地和生产设施等资产,通过建立土地银行、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等方式开展信贷业务。八是建立产业园区综合保险与信贷结合模式,开展园区综合风险保障及项目保险。九是提供平台融合服务,结合行业平台、电子商务、智慧县域及智慧云等服务,以共享数据作为增信依据,链接银行形成资金贷款通道。

 

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的内涵。该服务本质上是将农业保险普惠金融的形式与银行、担保、抵押等金融工具结合起来,控制金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农村综合金融发展。可保风险由保险公司管理,通过保险提标增品扩面,保险保单平滑了农业生产中的基本风险,保险的补偿功能为生产环节损失提供保障,稳定农业产业和农民收益,这是开展农村综合金融的前提。信用风险由银行机构管理,银行建立数字化信用机制,风控标准不降低,风险承担水平不降低,这是开展农村综合金融的基础。保险在实务操作上实现精准、实效、持续和可复制,在标的、权属及风险管理上做到精准精细,保险实务与银行尽调协同融合,这是开展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的要求。严格贷后管理流程,在发生风险产生保险赔款时,可经过授权以第一受益人为银行的方式锁定还款;在未出险、没有保险赔款时,以农户收益还款,实现风险和信用的闭环管理,这是开展农村综合金融的重要举措。

 

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的多重效果。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参与主体较多,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产品为其提供基础保障服务的同时,提供综合金融增值服务,便捷地满足农户急需的低成本的融资需求,可以有效增加客户黏性。保险业在服务农业产业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农户资源、实务服务资源和保单质押资源,银行通过这些资源可以筛选自己的客户,降低风险。对于政府部门,促成保险业和银行业有机融合,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并控制好金融风险,可以助力地方产业的持续发展,降低产业扶持风险,有效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对于农户及农业生产经营者来说,多维度的农村信用机制,可以满足其生产资金需求。

 

农业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农业产业供应链的内涵。在金融科技支持下,粮食、果蔬、糖料茶叶、药材、乳制品、蛋品、肉品、水产品等重要特色行业,立足产业园区等集群优势,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形成可溯源农业的全产业链各环节相互衔接配套的体系。同时,通过服务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形成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其核心是围绕着农业生产,提供土地流转、农资采购、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等全方位的供应链服务,从而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收益稳定性,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农业产业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农业产业链的交易关系,为农业产业链核心企业予以授信额度或允许以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向产业链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缓解其贷款难的状况。农业生产在农资、饲料、种子及土地资源、托管服务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下游产品及加工企业的信用额度获得支持,形成产品及服务的密切关联。金融机构通过支持维护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产业链组织结构的稳定,使得信用机制更好地发挥金融功能。农业供应链综合金融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源头稳定、生产加工可持续、农业风险有保险保障。从农业风险自身的机理角度看,只有通过保险分担风险才能运转到位、稳定持续。

 

农业产业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农业生态的主体包括农业供应链各环节的实体企业和农户、供应链金融资金服务机构、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机构等。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受益主体主要是依附于供应链上的关键企业。金融服务通过数据层面贯通、融入供应链的产、供、销各个环节,借助关键(龙头)企业信用,提升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信用,拓展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供应链金融资金需求量大且复杂,一般针对不同环节和场景,需要多种金融方式介入。基于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提供金融服务,需要对行业有深入了解,统筹基础设施服务方的各种资源,如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商、电子仓单服务提供商、供应链信息化服务商、行业组织等。这些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供应链基础服务的优势,链接产业资源方、农产品供应方、资金提供方、电子支付方、市场信息提供方等,为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提供基础服务。从保险角度看,通过对供应链重要环节提供保险服务,可以掌握供应链相关企业的风险数据资产,因此,保险参与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流通链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保险服务。传统物流需要着力创新县域批发市场、商品集散中心、物流基地,以及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的服务网点,包括田头市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以提高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风险管理和保障能力。保险公司需要关注区域性冷链物流骨干节点企业或农户的财产、工程、货运和责任等相关保险服务需求,同时关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衍生的新型保险服务需求。险种供给需要整合农产品流通链的全数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等,开展涉农物流及电商体系的保险数智化管理。

 

电商在销售流通环节的业务创新。电商流通环节全面准确记录农产品的数量、价格等信息,真正实现了农业产业链闭环运行。例如,“拼多多”已经成为规模巨大的农产品零售平台,形成了农产品销售生态体系,用户消费黏性不断提高。

 

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作用。科技赋能使得“物流+零售+客户+支付”与农产品的生产端实现扁平化链接,加快了农产品的交付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浪费。物流风险、交易风险、损耗风险和流通环节的融资风险相互关联,保险业在服务农业过程中汇集的生产、权属类信息数据,与流通环节的产量和产值等数据结合,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数据链,为保险产品创新和综合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更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撑。

 

总之,我国农村金融近年来蓬勃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产品工具不断创新,展现了较大的潜力。未来,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金融创新,从数字文化、组织协同、治理能力、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资金投入、技术能力、生态搭建等维度进行评估和持续投入,引领我国农业农村保险高质量发展,进而为实现农业强国战略提供全面深入的农村综合金融服务,为实现金融强国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童金林为该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

 

责任编辑:张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