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用村建设 推进“整村金融”服务

2024-01-12  来源: 《银行家》2023年第12期

作者:姚高山 陈建宏 王佳锋 陈丽娜

 

信用村(诚信村)建设是指银行通过采集农户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全面掌握农村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偿债能力等情况,构建农村农户信息大数据库,建设农村信用体系,进而对农村相关经营主体进行金融支持,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2007年,中央一号文提出“探索建立农资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129号),标志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始推进。信用村建设最早从江苏、浙江开始,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铺开,以国有大型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为主力军。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信用村建设及产品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截至2022年末,邮储银行在全国已评定信用村38.35万个,评定信用户超千万户,针对46万个行政村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画像,全面改善“对农村发展情况不了解”的状况。2023年上半年,江西省联社已对4061个行政村开展了整村授信。江苏海门农商银行整村授信覆盖行政村225个、乡镇数量12个、覆盖率达100%,其中,整村授信10.6万户,授信金额132.87亿元,用信户数9716户,余额56.92亿元。

 

上海信用村建设情况

 

当前,上海市信用村建设的推进以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大行及上海农商银行为主,相较于全国其他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整体上较为滞后。

 

整体看来,国有大行在上海市信用村推进中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注重一镇多村整体推进;二是注重在区镇层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党建共建、普惠金融、民生服务、特色小镇、村级经济、智慧政务、品牌强农、健康乡村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三是注重以信用村建设为契机,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例如,通过“金融+文旅”合作模式,支持“花卉+民宿”产业发展等;四是注重提供非金融服务,参与乡村治理,例如,建设银行创建“裕农通流动医院”和“乡村微诊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触达乡村。

 

农业银行

 

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2021年3月,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浦东新区挂牌首个信用村——惠南镇海沈村。以信用村挂牌为契机,惠南镇政府与农业银行南汇支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截至2021年3月,农业银行已为浦东新区104个行政村的1257户农户完成了信息建档,其中1142户农户生成了贷款额度,通过“惠农e贷”产品实现贷款投放75户,合计金额为2124.9万元。此外,农业银行还通过开立惠农卡、办理农户普惠金融等举措,形式多样地提供覆盖面更加广泛的配套金融支持。

 

崇明区建设镇虹桥村。崇明区建设镇虹桥村于2021年获评农行信用村。农业银行积极探索“金融+文旅”合作模式,围绕该镇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倾斜金融资源支持“花卉+民宿”产业发展,并以“金融助宿”为切入点,定期参与建设镇民宿协会例会,为民宿业主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与虹桥村内“顾伯伯民宿群”和“应天”抱团民宿达成合作协议。

 

工商银行

 

青浦区华新镇新木桥村。2023年6月,工商银行在青浦区华新镇新木桥村举办青浦区首批“整村授信”集中签约仪式,与青浦区10个行政村共同签署普惠金融合作协议。该行配合“整村授信”推出了乡村振兴创新服务体系——以基础金融、村务、撮合、服务点、属地化涉农场景等一揽子“金融+泛金融”服务,全方位满足“三农”客户生产生活需求,加快实现乡村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崇明区港西镇。2023年6月,工商银行与崇明区港西镇政府正式签署《整镇授信合作协议》,为港西镇辖内全部12个行政村提供共计8.72亿元授信支持。自2022年起,工商银行上海崇明支行便与港西镇开展党建共建,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北双村,设立首家普惠金融服务点,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工商银行上海崇明支行按照“无缝对接、一户不落”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强金融服务适农化改造,提升信贷资金的可得性。

 

建设银行

 

崇明区中兴镇。2023年2月,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参与建设的崇明区中兴镇“信用镇”揭牌。该行为中兴镇2551户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2545户获评农村信用户,占比为99.8%。中兴镇讲信用的农户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就能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得信用贷款;同时,面向中兴镇辖内企业,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为涉农小微主体发放贷款超过2600万元,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青浦区朱家角镇。2022年8月,朱家角镇政府与建设银行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支行签订了《乡村振兴整镇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努力构建双方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新机制。朱家角镇政府、建行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支行联合知名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创建“裕农通流动医院”和“乡村微诊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触达乡村。

 

上海农商银行

 

上海农商银行从2021年开展信用村建设工作,截至2023年6月末,已完成79个村、3个镇评定工作,服务村民超958户,并实现签约行政村近110个。2023年7月,上海农商银行在青浦区金泽镇举行了信用镇授牌仪式,目前在青浦区完成评定18个信用村、1个信用镇,为金泽镇村民建档户数超过1万户。

 

在制度建设上,上海农商银行印发了《“信用村”评定管理办法》,出台了《“诚信镇”试点方案》及《“整村授信”专项活动营销指南2.0》。在推进模式上,探索了四种推进模式:银行信用村(镇)评定管理模式、以助推农村美丽家园建设为特色的信用村服务模式、以助力农业特色品牌发展为核心的信用村服务模式及以创新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为特色的信用村服务模式。

 

在特色亮点上,打造了诚信镇和“一村一策”。在金山区廊下镇,落地上海农商银行首个“诚信镇”建设试点。通过搭建银行与村委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纽带机制,针对廊下镇蘑菇、番茄、生菜等农业产业集群,制定集群授信方案,对金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的金山区廊下镇开展整村授信工作,辖内信用村覆盖率达100%。结合上海市农村重点工作,打造“一村一策”推进方针。以农民居住工作相对集中为切入,将嘉定区安亭镇星明村评为信用村,批量解决村民装修资金缺口,满足村民安居需求,并依托敬老卡、社保卡、工会卡等,持续服务一大批不同年龄阶层的客群。

 

当前信用村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推进主体方面,各方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待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农户等各环节的紧密配合、持续推进。实际推进中,政府主导作用没能充分发挥。有些区镇的相关部门在发布《整村授信实施办法》之后,未持续跟进并考核此项工作,造成高开低走的局面。

 

在信息采集方面,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待完善。农户的信用信息分散在公安、市场监管、财政、社保、不动产登记、农业、林业、农机、法院等诸多部门。各部门对数据共享的认识不一致,向人民银行搭建的共享平台报送批量数据的意愿不强。由于涉及部门众多,接口程序开发和调试也面临很大困难。在对村落进行逐户调查采集信息时面临工作量巨大、效率低下等问题,人工建档不精准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科技支撑方面,数字化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在调查农户贷款需求、宣传普惠金融政策、掌握农户经营状况以及授信农户资金使用情况时,主要依靠的还是人海战术,不仅增加了信息采集的难度,还会因为农户的随便应付心理而导致采集到的信息缺乏真实可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村授信”做深做细。

 

在评价体系方面,未充分体现“三农”特性。一是“整村授信”信用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有待加强,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在额度测算中对农业生产特性考虑不足。农业生产受外在环境影响较大,收益的变化会导致农户在资金需求以及耕种收入方面存在波动。三是农业并不是农户家庭的唯一收入。当前,农户普遍积极开拓其他副业来增加家庭收入。四是对于模糊产权缺乏相应的设计导致额度测算不准确。在农村经常会出现小产权乃至产权不明晰的资产,很多农户以事实占有的方式进行使用。

 

在信用使用方面,存在重复授信及用信不足的情况。信用村由各家银行各自推进,存在重复建设,部分农村存在过度授信的情况。此外,农村的老龄化及空心化情况比较严重,中老年人一般对于贷款持谨慎态度,部分中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限制了用信。在用信方面,普遍存在用信不足的情况。

 

在业务模式上,整村金融综合服务仍有欠缺之处。当前信用村建设以“整村授信”模式为主,较为关注银行的金融服务层面,围绕农村三资管理、乡村治理、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医疗健康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仍有所欠缺,服务方式以线下模式为主,通过线上模式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则相对欠缺。

 

进一步推进信用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信用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符合国家战略、监管要求、市场需求和农商银行战略定位。

 

加强服务创新,将“整村授信”升格为“整村金融”。以信用村为载体,在“整村授信”基础上,构建农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整村金融”服务。在整村信用评价上,建立“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构建以本地村民、乡村新市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中心的反映农业农村特点的整村信用科学评价体系。在整村服务创新方面,围绕农村集体资产的资源管理、资产交易、镇村多银行财资管理、合同管理、产权制度管理、抵押管理、审批管理、支付审批,以及乡村管理驾驶舱、线上网格管理、合作社管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方面推出数字化综合服务。在整村产业振兴方面,采取“一村一品”助村策略,通过“一村一特”打造专属农业产业优势,推动组建一批集要素整合、混合经营、全产业链发展于一体的产业联盟。构建网格化地理标志新平台,盘活乡村集体资产资源,扩大对各类涉农主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

 

注重多方协作,提高信用村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强和各方的沟通协作,推动建立各级政府、“村两委”、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协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市—区—镇—村”四级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建立整村金融村民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加强同公安、市场监管、财政、社保、不动产登记、农业、林业、农机、法院等多部门的合作,关注村民道德信息以及绿色发展的相关信息,加强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处理,提高信用建档效率,提高信用村建设的质效。

 

加强样板建设,总结经验复制推广。选择相关信用村作为“整村金融”样板示范村,对示范村推行整村金融“985”实施方案(村民享受基础金融服务占比90%,开卡/折占比80%,活跃客户占比50%),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后续总结经验分步推进“整村金融”服务工作。

 

加强党建共建,赋能乡村社会治理。打造“党建+金融”银村合作模式,协同“村两委”,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基层治理,将法治意识、道德观念、金融知识传递到田间地头。将社会治理网格与金融服务网格结合起来,针对乡村治理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以信用村建设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出解决方案,积极融入乡村治理生态之中,进一步打响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品牌。

 

(作者单位:上海农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上海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

 

责任编辑:张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