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 坚守初心使命 服务建设三农 — 访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徐翀

2022-07-18  来源: 《银行家》2022年第6期


本刊记者 杨生恒

 

2022年年初以来,全国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及其创新发展路径越来越引人关注。在疫情冲击、经济转型、行业变革带来的风险日益凸显,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各省农信社作为下沉最深、最活跃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正经受着方方面面的考验。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群体和践行普惠金融、支持全面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如何在坚守本源中创新发展,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历史性的“逆转”,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本刊记者就此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徐翀进行了一次专访,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河北农信”)的经营理念与战略战术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对他提出的一系列新颖、独到的见解加以整理,以供同业机构分享借鉴。 


 

勇毅前行:争做农村金融排头兵 

 

《银行家》:我们注意到河北农信近年来成绩斐然,您作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怎么看河北农信的突出贡献或者说发展特点,河北农信目前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徐翀:河北农信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政治属性不动摇、“农”的生命属性不褪色,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力服务三农为使命担当,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资金实力强、规模大,市场份额占比高。截至2022年4月末,全省农信系统资产总额为2.4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3万亿元, 存贷款余额均占全省银行业的五分之一左右,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

 

普惠金融作用强,社会贡献度高。2022年4月末,我们的涉农贷款余额为730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9016亿元,分别占全省银行业的36%和44%,累计投放小额脱贫贷款占全省同类贷款的71%,受到河北省银保监局表扬。我们在全省设置近5000个物理营业网点、2万个金融便民店、869个乡镇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8160个ATM等自助设备,是全省唯一一个基本实现农村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改革发展步伐快,客户认可度高。经过多年的长足发展,河北农信已经成为省内资金实力最强、服务范围最广、发展普惠金融贡献度最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多次被省政府授予“金融贡献奖”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河北省最佳普惠银行”“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优秀单位”“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河北网友信赖金融品牌”。

 

这些成绩和荣誉见证了河北农信的蜕变与成长,坚定了河北农信的初心与使命,也始终鞭策着河北农信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党走,在稳中求进、转型求变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勇毅前行。 

 

蓄势赋能:做好乡村振兴主力军 

 

《银行家》:农信社、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中央部署的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特别是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河北农信有哪些重要举措或发展思路,如何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徐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河北农信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耕耘在服务和建设三农的土地上。尤其是近年来,河北农信始终坚持政治站位,以做优做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为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持续为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蓄势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 

 

全力做优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加强顶层设计。河北农信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制定了《河北农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21~2025 年)》,确定了“支农规模持续提升、‘双基’共建成效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增强、支农能力明显提升”五个工作目标,明确了重点工作领域、具体推进措施、详细实施步骤,在统筹全辖农信社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建立了制度依据。

 

强化银政合作。河北农信先后与省农业农村厅以及廊坊、张家口、保定等10个地市政府签署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互补资源优势,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河北落地落实;与省政务办开展战略合作,推动金融服务进综合服务站、政务服务进农信网点,协力建设“政务+金融”服务新模式;与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实施“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河北农信作为主办行承担70% 的驻村“农村金融服务专员”人员派驻任务,建立了银政联合推进乡村振兴的“命运共同体”。

 

优化信用环境。继续深入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特别要说明的是,河北农信自2016年起开展的“双基” 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已连续六年(2017~ 2022年)被纳入省委一号文件内容,作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截至2022年4月末, 我们已经评定信用户174万户,“双基” 农户贷款余额达到1772亿元。2022年, 我们还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制定《指导意见》,立足“新”字,通过推广应用新制度、积极开展新合作、大力拓展新客户、打造系统新流程、创新引入大数据、研发新产品、多渠道开展宣传等措施纵深推进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扩面、提质、增效,使这项惠民工程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多地惠及燕赵百姓。同时,河北农信还有序建成拥有百余项生活服务功能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869个,发行乡村振兴卡197万张,持续加大对6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信贷支持力度。我们在这些地区的贷款余额达3902亿元,较年初增加167亿元。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为河北农信做优做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夯实了基础。

 

持续深耕县域经济 

 

围绕“四个农业”,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即聚焦河北省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产业规划布局以及各级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农业农村重点领域,研究信贷支持措施,加强对相关企业和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持。 

 

围绕河北省1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个高端精品打造工作,深入做好金融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土壤环境、种质资源、标准规程、种养技术、现代装备、品牌包装等关键环节的信贷支持;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做好物流配送体系和骨干销售渠道的金融服务工作。

 

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有效简化贷款审批流程,着力增加与需求相匹配的中长期信贷供给,切实提高信用贷和“首贷户”占比。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致富带动能力。截至2022年4月末,河北农信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174亿元,较年初增加32亿元。

 

转型求变:探索创新发展新道路 

 

《银行家》:近年来大型银行服务不断下沉、金融科技迅猛发展,这对农村金融机构提出了巨大挑战,河北农信如何应对与大行的竞争,又如何实现金融科技转型。 

 

徐翀:与大型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在人员素质、科技力量和技术储备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在这种弱势地位下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有效应对大型银行的服务下沉,是各省农村金融机构在探索的课题。在“2022年中国农金30人论坛”上,我针对这一课题提出了八个论断,其中关键的一个论点是“农信社如果与大型银行正面竞争、以弱搏强,最终一定会被淘汰出局”,得到了各省联社的认同。我提出将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的解题思路,并形成了相关课题报告。我简单归纳为“八条发展新道路”。

 

正视短板弱项,寻找破题之钥,探索农信特色发展新道路。重视传统优势、体制优势和数据优势的规律和运用,全力用好政策、转型、合作“三把钥匙”,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主办银行、数字银行、开放银行”。在这方面,河北农信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红利,主动对接和深度参与地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政府、同业、企业、媒体等开展多领域合作,全力打造“小而精、小而活、小而稳、小而强、小而红、小而美”的现代金融企业,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发展道路。 

 

巩固传统优势,激活数字动能,探索农信创新发展新道路。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把线下优势和线上业务串联起来,坚持线下与线上相融合、传统与创新相契合、网点服务与上门营销相结合,实现金融服务和质量效益的“乘数增长”。河北农信将充分利用由营业网点、金融便民店、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和自助设备组成的线下阵地,搭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等自助服务,十大类281种产品服务和“e挎包”等e系列场景服务,构建了庞大的“线上+线下”产品服务体系。

 

凝聚系统合力,搭建联通平台,探索农信竞争发展新道路。在保持灵活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行业系统优势,把省市县三级农信机构连点成线、形成合力,有效提升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的敏捷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聚力满足乡村振兴领域的“短小频急”金融服务需求,激发农信竞争新优势。河北农信深入推进“小法人+大平台”发展战略,通过省联社集中资金力量和专业人才力量,开展平台建设和技术攻关,搭建了七大类204套应用系统平台,为基层行社提供统一产品研发、特色产品定制和风险防控服务;基层行社以省联社平台为基础,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数百种特色产品,擦亮了农信金字招牌。 

 

强化系统观念,打造“后发优势”,探索农信持续发展新道路。河北农信坚持战略引领,制定了“123456”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并通过运用新思维、构建新机制、培养新人才、研发新技术、创造新应用、产出新价值的措施推动战略有序、有效落实。同时,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双手准备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努力做强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和人才保障,为开启农信数字化转型之路保驾护航。

 

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战略规划,探索农信战略发展新道路。“战略重视+因地制宜”为原则,结合地方发展规划,以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为落脚点,从数字化思维、数字化价值、数字化运营的角度提出转型愿景、目标和战略,实现数据赋能、组织赋能、文化赋能。2021年以来,河北省联社对标中央和河北“十四五”规划,先后制定了《河北农信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河北农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21~2025年)》,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化转型都做了详细规划和具体安排。

 

开展战略合作,互补资源优势,探索农信开放发展新道路。凝聚各方合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探索同各领域的深化合作,推动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河北农信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开展深度合作,与国内主要媒体开展合作。同时,我们还注重银网合作、银企合作,建立了多领域合作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好局面。 

 

坚持同题共答,推进共享共荣,探索农信联盟发展新道路。通过加强与国有大型银行的合作,学习和引入先进工具和技术;通过加强与其他中小银行的合作,实现中小银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加强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信机构的合作,实现全国农信“一盘棋”。要以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打造银银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格局。2021年以来,河北省联社先后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和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四省农信机构实地考察交流,同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和中国民生银行总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谋划推动数字化转型、科技建设、智能风控等工作,为河北农信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做好了前期调研、打好了坚实基础。2022年,我们还计划与先进省联社开展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建立紧密的合作沟通机制,共享相关经验与成果。

 

紧跟未来趋势,深化数字理念,坚定农信未来发展新道路。在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基础上,实现组织数字化、沟通数字化和生态数字化的“协同数字化”,通过协同发力、系统推进,构建创新、开放、协同、敏捷、高效、充满活力的组织机制和队伍,努力把农信社打造成具有普惠基因、三农血液和数字筋骨的普惠银行、生态银行、未来银行。在这方面,河北农信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普惠金融部),整合金融科技服务中心,打造了快速响应的敏捷化组织架构。我们将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数字驱动能力和推进技术创新等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建立了人才、机制、项目、产品的良性数字化转型和赋能乡村振兴生态链,有效重组普惠基因、优化三农血液、建强数字筋骨,为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农信智慧、农信方案和农信力量。 

 

以农为本:着眼农村金融新需求 

 

《银行家》:近年来,随着手机银行等新型工具不断普及,广大农民的理财意识与理财需求不断增强,河北农信如何把握理财业务领域的发展趋势、加强负债端的业务创新。 

 

徐翀:近年来,随着农民理财意识不断加强、理财知识不断增加,对财富管理产品需求日益增强,河北农信致力于提升农村地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丰富农民金融生活。2021年底,省联社完成了新理财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工作,打造了专属的理财销售系统和理财资产管理系统,为净值型理财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相对于城镇客户群体而言,农民客户投资理财风险容忍度较低,在金融理财方面,更加需要净值波动小、收益稳定的产品。

 

河北农信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同时,由于中小银行理财资产配置受限,目前正处于净值型理财业务启动和探索阶段。一方面,理财产品风险等级较低,适合农村地区客户群体对投资理财的风险容忍度,保护农民资产;另一方面,净值型产品兑付收益率均达到业绩比较基准或落入区间以内。同时,产品运作方式单一,期限较短,流动性风险较低,适合农民客户当前的投资理念。后期,河北农信将根据理财业务规模情况,稳健丰富配置资产,实现农民闲散资金保值升值最大化。 

 

农村市场前景很大,农信社在农村市场有着较强的人缘、地缘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客户对财富管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农信社要以“为农村客户提供高效的综合的金融服务,让农村客户享受到共同富裕红利”为目标,为农村客户设计金融服务方案。一方面,结合当前“双基”共建“整村授信”活动及乡村振兴政策,宣传金融政策及产品,主动营销各类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整合电子银行产品,加强信通卡特别是乡村振兴卡的推广,进一步宣传网银、手机银行、农信E购等电子渠道的优越性和便利性,针对不同商户打造具有各自特点的收单模式,推动存款客户稳定提升。 

 

以人为本:提升农信人才吸引力 

 

《银行家》:感谢您的详尽介绍,最后想请您谈一谈,在当前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人才是竞争的关键,与数字化转型步伐较快的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河北农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难点,将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 

 

徐翀:当前,河北农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难点。员工队伍建设方面,员工队伍结构还不够科学合理,初始学历层次不高。与同行业相比,普通类全日制高学历层次员工较少,高素质人才占比低,有的县级机构存在人才断档现象,河北农信将重点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干部员工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多层次员工招录机制。打造河北农信员工招录平台,按年度有计划地招录优秀大学毕业生;更加注重引进人才的专业性、稀缺性,创新招聘形式,多渠道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 

 

畅通员工发展通道。打破单一行政晋升观念,树立新的职业发展观,建立员工多渠道成长机制、员工交流机制和系统内优秀人才遴选机制,为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员工成就感、获得感。 

 

强化全员教育培训。构建内训和外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有计划地培养高素质内训师;针对员工不同的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并根据岗位需求,定向培养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创新教育培训方法,线下和线上教育相结合,提升线下培训的互动性、生动性和实践性,优化线上培训考试系统,完善移动客户端培训功能,丰富网络课程内容,构建起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员工网络培训体系。 

 

做好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科学选拔、培养和优化干部队伍,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道德品质过硬、管理能力过硬、专业素质过硬的能够带领农信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健全专业化人才体系,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有计划地选派具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到攻坚一线砥砺才智,落实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形成专业优势互补、能力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 

 

责任编辑:魏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