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长视点 | 根植产业做小微 科技引领谋发展 — 访众邦银行行长程峰

2022-06-07  来源: 《银行家》2022年第5期


本刊记者:

 

2017年,在九省通衢的武汉诞生了湖北首家民营银行——众邦银行。五年来,众邦银行始终植根于服务实体经济,坚守“服务小微大众的互联网交易银行”的战略定位,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众邦银行成立五周年之际,本刊采访了众邦银行程峰行长,请他谈谈众邦银行的第一个“五年”和差异化发展之路。

 


坚守与突围:紧握供应链金融的底层逻辑 

 

众邦银行成立于2017年,是湖北省的首家民营银行,也是第11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发展民营银行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其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然而,民营银行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许多民营银行在服务小微和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上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做小微企业核心是要控制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程峰深有感触,“但我们‘小’银行,地位确实很尴尬。”程峰口中的“尴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知名度小、认可率低,打开市场难度大;二是资金成本高,开展业务时必须下沉,对风险管理水平的要求高;三是囿于“一行一店”的限制,民营银行识别风险的手段有限,很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判断和甄别风险。“传统银行网点多、人员多,我们比不了,但‘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要差异化就不能走传统银行的老路,我们必须走一条不同的路,这是一个基本判断。”程峰坦言。 

 

作为“补位者”,众邦银行自成立之初就秉承着“专注产业生态、帮扶小微企业、助力大众创业”的使命,但如何找准发展的战略方向,就成了经营时间尚短的众邦银行亟待解决的课题。程峰认为,要控制好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词:一是“闭环”——通过资金的闭环管控风险,而不是靠客户经理;二是“网络”——对下沉客群而言,应当通过一种网络状的结算关系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 

 

“供应链金融是做好小微业务的一个核心。供应链的资金不仅是一个闭环,而且在一个供应链条中,通过核心企业、平台或上下游,可以形成应收账款或存货的网络状结算关系。”在程峰眼中,供应链金融不仅是产融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因产业互联网较消费互联网更具黏性,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形态,供应链金融成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抓手,也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三个问题与“三个银行”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小”银行想“求生存、谋发展”,在竞争中成功突围,就必须结合自身禀赋,找到精准的战略定位。众邦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定位于“专注服务小微大众的互联网交易银行”,同时,背靠股东卓尔控股,众邦银行补足了缺少应用场景这一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传统”短板。但是,禀赋优势只是一方面,须将之转变为业务优势才有真正的价值。因此,将定位细化,找到精准的“发力点”至关重要。 

 

“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个问题:客户从哪里来、用什么方式服务客户、怎么服务好客户。”据程峰介绍,众邦银行的“互联网交易银行”有三个层次,即众邦银行的“三个银行”, 分别回答了以上问题。

 

其一,打通交易与场景的互联网交易银行。“这回答了‘客户从哪里来’的问题,我们服务的一定是B2B2C的有交易场景的客户。”程峰表示,“互联网+”战略的核心是连接,众邦银行致力于拓展场景服务的迁移能力、延展能力和生态支撑能力,打通产业和场景,将银行开在场景中,开在各合作平台的App里, 让客户从实体经济来、从交易中来、从场景中来。

 

其二,致力于产融深度融合的供应链金融银行。“这回答了‘用什么方式服务客户’的问题。”程峰认为,产融结合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髓,众邦银行应围绕大商贸、大旅游、大健康、大建材等产业供应链的采购、分销、销售的全流程,为产业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整体解决方案。 

 

其三,数字化驱动科技赋能的开放型数字银行。“这回答了‘怎么服务好客户’的问题,我们用供应链金融来服务客户,但这做起来有难度,底层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在程峰看来,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触达”,众邦银行应致力于打造以体验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的新型智慧银行,着力挖掘内外部数据这个最宝贵的资源,将数据资产化、产业化、生态化,以大数据和金融科技助推行业升级,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最开始没有那么‘高大上’,就是‘求生存’。战略定位完善了,但要在供应链场景中把控制好风险落到实处, 并没有那么容易。”程峰说。

 

知行合一 

 

“传统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基于应收账款,他们的客户大多是核心企业的一级和二级客户,这类客户的议价能力非常强,我们的贷款利率根本无法满足。”程峰坦言,众邦银行要开展供应链金融,或者做垂直电商平台,或者做产业链的第三圈、第四圈,以及更广大的、尚未被覆盖到的小微企业,这就决定了众邦银行必须具备较强的金融科技能力,否则控制风险将无从谈起。 

 

既明确了方向,下一步众邦银行就围绕战略定位着手开展工作。自2018年起,众邦银行开始着力深耕技术能力建设。然而, 众邦银行所要做的并非于细节处的修修补补,而是要建设包括账户体系、金融科技手段、大数据风控、物联网技术、交叉验证等贯穿了银行前、中、后台的一整套“基础设施”。对于当时的众邦银行来说,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一句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困难。“缺什么补什么,从顶层设计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程峰的态度很坚决。

 

“做大做强供应链金融,一要聚焦和深耕,二要反哺。”这是程峰作为一个金融“老兵”的思考。在仔细分析国内供应链金融现状的基础上,程峰认为,虽然都是主要依靠线上,但供应链金融具有与消费金融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消费金融易于标准化,便于复制;而供应链金融则相反,不同场景的差异非常大。因此,打造供应链金融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导致其沉没成本很高,相反,起始的边际收益却不高,银行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所谋甚大,其心必坚”,既坚定了决心,再多的困难也要克服。“在起步阶段,众邦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是不赚钱的,但我们进行了大量投入,都是靠我们的消费金融和大投行业务进行反哺的。”程峰说。 

 

在持续深耕和投入下,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了众邦银行的支柱。迄今,众邦银行的供应链金融经历了三个鲜明的发展时期,完成了从定制化到标准化再到精细化的“三级跳”,与产业链的嵌合愈加紧密。不仅如此,众邦银行从底层构架起就采用模块化组件,目前已建成了获客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E账通等一套完整体系,一方面降低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边际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效率,大大拓展了众邦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场景覆盖度,使供应链金融业务得以批量开展,并同时具备了科技输出能力。

 

多年的付出获得了回报,2021年,众邦银行的总资产达到872亿元,同比增加147亿元;用户数超3500万人,同比增加1300万人;营业收入为14.87亿元,净利润为3.21亿元,经营实力稳居我国民营银行第一梯队。

 


机遇与挑战:直面数字时代的变革 

 

纵观金融业的发展历史,每一次重大的行业变革大多离不开科技创新与理念创新的有力推动。当下,由数字技术催生的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已扑面而来,不仅正在重塑整个金融行业,也成为各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 

 

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先后印发,既勾勒出了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蓝图和脉络,也从战略规划、业务经营管理到组织保障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对银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下好数字化顶层设计的“先手棋” 

 

“我们是数字化‘原住民’,就是一张白纸,不存在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程峰的话一语中的。众邦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坚持以科技立行,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探索新模式、应用新技术、落地新场景,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方略。程峰认为,银行发展数字化能力的挑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架构,传统的前后台架构不适应数字时代的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机制,银行在公司治理、制度、流程等方面的传统机制会对运营效率和敏捷性形成掣肘;三是技术,引进的技术系统不能完全契合银行需求,后期反而会对银行发展形成阻碍。 

 

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为了能更好地在优化用户服务、践行普惠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众邦银行制定了“三横两纵一圈”的数字化顶层设计。“三横”从上到下为数字化战略、数字化经营、数字化支撑。其中,数字化经营又包含了数字化产品、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支撑包括了技术支撑、数据支撑。“两纵”指敏捷文化和创新机制。“一圈”指产融生态圈。 

 

 

围绕“三横两纵一圈”的数字化顶层设计,众邦银行在打造数字化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数字化战略方面,众邦银行聚焦大商贸、大旅游、大健康、大建材四大重点产业,集结用户、合作伙伴等多方参与者,整合圈、链、场景、系统、平台,重构服务链条,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流动。2021年,众邦银行全面推进“超级平台+双核四驱全场景产融生态”战略,通过“超级平台”实现“人单合一、人户合一”,一方面打通了跨领域的信息断点,提升了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内外深入连接,形成了全场景产融生态。

 

在数字化产品方面,众邦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实现产品矩阵的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产业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账户、支付结算、信贷、财富管理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在数字化营销方面,众邦银行利用“超级平台”形成多维引流、分级沉淀的流量池,同时,采用数字化精准营销模型,锚定用户需求,智慧动态驱动。在数字化运营方面,不仅构建了“FAST生态运营体系”,提升了整体用户运营能力,而且通过构建“BMW至臻客户服务体系”完善了用户生命周期管理,做到超预期满足用户需求。在数字化风控方面,在建立传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众邦银行引进了先进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并以社交网络、行内生态数据为依托,重点打造了“司南”“天衍”“倚天”“洞见”“众目”五位一体的大数据风控系统和“千人千面”的大数据风控模型,并向前后端全链路延伸。目前,众邦银行大数据风控体系涵盖了8798个数据维度、19231个风控数据字段、245个风控子模型,单日可处理100万笔贷款申请,最快1秒放款,并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在数字化支撑方面,众邦银行每年将10%以上的营业收入用作科技投入,通过构建“POWER架构体系”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打造“数字化智慧银行”,依托“云原生”重构了整个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能力,并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突破了传统的信贷模式。不仅如此,众邦银行的数据治理和数据中台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已达到了千亿级的数据计算能力。

 

在敏捷组织方面,众邦银行建立了“传统+互联网”的双模系统和“敏态+稳态”双态架构,一方面构建了打破部门边界的“五角星”敏捷工作机制,由产品、渠道、风险、科技、运营构成了可独立运作的高效“作战单元”,大幅压缩了行内重点项目建设周期;另一方面按照“小前台、大中台、强后台”的组织体系,推行前、中、后台相融合的精益敏捷项目工作法,实现端对端的产品创新、开发管理和业务拓展,并获得“CMMI成熟度3级”认证。同时,众邦银行深化敏捷文化,培育敏捷管理人才,组织全行进行“敏捷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ACP)培训,结合银行业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学习敏捷工作模式,全行通过该资格认证的员工有40余人,占比达10%。在创新文化方面,创设了复合型创新组织和灵活包容的创新机制,鼓励全员创新,形成了全行创新文化。在产融生态圈建设方面,众邦银行围绕用户旅程、账户体系,以及活户生态“三维一体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可持续的互联网交易服务银行发展模式。目前,在众邦银行的数智产融生态中已经链接各类平台超过150家,与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开展了合作。

 

五年来,众邦银行的科技立行战略获得了广泛肯定。2019年11月,众邦银行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为全国第五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银行。截至2021年末,众邦银行共获得76项软件著作权、申请100项发明专利,并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银行业科技奖”一、二、三等奖 。

 

打造“通透”的产品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产品的同质化已经难以避免,在金融领域也是如此。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催生出了对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派生出了同质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何打造数字时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各银行都面临着的迫切问题。 

 

在程峰看来,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仍应深入到供应链金融的最底层。“深入供应链金融的场景,简单来说,核心场景无非只有三种:随心用、先款后货、先货后款。”程峰认为,供应链金融产品应围绕交易场景中的“预付、存货、应收”三大类供应链资产占用形式,融合不同交易流程及金融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应这三大类场景,基于全产业链客户、供应商需求,以及专业技术、专业内容和数据的积累运用,众邦银行陆续推出了“邦信”“邦采”“邦收”三个产品。2019年上半年,众邦银行将三个产品完全打通,在综合运用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基础上,又打造出了对应于应收转让的“邦链”和票据贴现的“邦票”,并将这些子体系进行整合,形成了独具众邦银行特色的强场景供应链产品——众链贷。

 

“‘众链贷’的底层全部打通,是由‘产品+账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闭环,这套体系是众邦银行提供的一个闭环式、全方位的供应链金融技术服务。”程峰说,“这种嵌入式的闭环才是众邦银行产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自信来源于实力。截至2021年12月末,“众链贷”累计放款254亿元,产品运行两年零不良,“众链贷”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使命与担当:践行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银行必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我们将探索并发展更多能力,体现我们担当社会责任的价值。”程峰说。 

 

自成立以来,众邦银行就本着“服务小微、服务民营”的发展主题,大力支持制造业、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行业发展,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持续通过产品创新、减费让利、简化流程等措施服务小微、服务三农,身体力行地践行普惠金融。 

 

科技创新支持小微 

 

作为一国经济的“脊梁”,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也是国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专注服务小微大众的互联网交易银行,众邦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守普惠金融初心,以众邦银行的主攻方向——供应链金融作为切入点,依托交易场景,以线上业务为引领,以大数据风控为支撑,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为落实“稳企业、保就业”,帮助市场主体增强流动性,众邦银行于2020年9月11日上线了“众商贷”产品体系,该体系基于小微企业税务、发票、行业评价等“泛供应链”经营数据作为企业资信评估核心,建立“多维度审批规则+多因子准入评分模型”授信产品体系,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痛点。通过与湖北省工商联、武汉市地方金融局、汉口北专业市场等各类商圈、政信及信息服务机构平台的合作,打造了“工商联”“汉融通”及“邦企贷”等各类不同特色的子产品。

 

“众商贷”与“众链贷”“众微贷”等众系产品一道,提高了众邦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能力,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2021年,众邦银行累计投放普惠小微贷款超20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100亿元、同比增长60%;为近1万户小微企业实行延期还本付息,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线上普惠服务模式,全力传导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政策,累计发放优惠贷款40亿元;与国开行开展转贷款合作,发放优惠贷款35亿元。

 

积极有力服务地方 

 

近期,《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武汉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打造东湖科创金融、双碳绿色金融、中部资本市场“三个高地”,大力推动全省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湖北省首家民营银行,众邦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当仁不让,围绕《“十四五”规划》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众邦银行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科技赋能优势,以特色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助推产业链和金融链深度融合,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力度,助推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大力创新绿色金融,高效对接省内重点农业产业链,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加速湖北及中部地区崛起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身处武汉的众邦银行举全行之力,关键时刻挺身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金融机构的责任和使命。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众邦银行全力支持武汉企业经济疫后重振,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采取“应延尽延”“应贷尽贷”“应降尽降”等措施,精准对接服务,与企业共同抗疫、共渡难关。

 

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强调要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这既对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众邦银行运用金融科技优势,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聚集。在机制上,众邦银行成立了以行领导为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深入研究区域产业特点,落实专门部门、专班负责推进工作。在产品服务上,众邦银行为农业产业链定制产品,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发展。众邦银行着力支持湖北省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通过“上网下乡,链接城乡”,创新研发“农链贷”“农易贷”产品,对湖北省的小龙虾、香菇、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链开展金融定向支持,助力湖北乡村振兴。 

 

结语 

 

世上的事到底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但答案或许并不重要,思考、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试错、不断反思,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这个看似最“笨”的方法可能才是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 

 

回望众邦银行的发展历程,五年的坚守,五年的奋进,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付出的汗水同样也值得铭记!未来,众邦银行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服务好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政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秉持“坚守三性、聚焦主业、支持实体、高质发展”总思路,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转变。 

 

衷心祝愿众邦银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一往无前、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魏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