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来源: 《银行家》2025年第4期
全球大型银行在非洲的机构布局情况
本文选取三家深耕非洲市场的全球大型银行,研究其在非洲的总体布局情况,为中资银行下一步在非洲地区增设机构提供经验。
法国兴业银行非洲布局情况
法国兴业银行非洲地区发展史。法国兴业银行(以下简称“法兴银行”)作为最早服务非洲地区的全球大型银行之一,早在1911年于突尼斯成立首家子公司,随后在1913年进一步拓展北非市场,于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成立分支机构。1941年,法兴银行的非洲网络进一步拓展至包括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在内的西非地区,成为覆盖北非和西非市场的全球大型银行。1962—1963年,法兴银行支持新独立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喀麦隆成立附属机构。随后在1985年、1998—1999年分别在几内亚、布基纳法索,赤道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和乍得通过收购的形式开展业务。进入21世纪,法兴银行分别于贝宁、加纳、毛里塔尼亚、刚果、多哥、莫桑比克开拓新业务版图。在埃及、几内亚、摩洛哥和塞内加尔市场,法兴银行均为当地第一大银行,并且是阿尔及利亚的第二大银行。
综上,法兴银行在非洲布局主要集中在北非和西非地区,覆盖的国家绝大多数为法国过去在非洲的殖民地。这些国家将法语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本国的货币、文化等均明显受到法国的影响。与此同时,法国的资本几乎渗透在非洲各大经济行业中,在非洲设立分支机构的法国企业已超过1000家,包括阿尔斯通、道达尔、法国电力等行业巨头,部分龙头企业已位列非洲市场第一,几乎垄断了部分非洲国家的市场。
法兴银行在非洲开展布局调整。法兴银行在非洲地区的机构中,净收入超过1亿欧元的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和喀麦隆机构,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机构均位列当地银行业第一。进入2023年,由于业绩下滑及监管新规等因素影响,法兴银行逐步退出部分非洲市场。6月宣布出售在刚果、赤道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和乍得的子公司,同年12月宣布出售布基纳法索和莫桑比克的子公司。2024年7月,宣布撤资贝宁和多哥的业务,同年9月撤资几内亚和马达加斯加的机构(退出的市场中,布基纳法索和贝宁的净收入在2023年出现下降,其余市场仅出现小幅提升,且收入占比低)。截至2024年末,法兴银行在非机构包括阿尔及利亚、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科特迪瓦、几内亚、赤道几内亚、加纳、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多哥、突尼斯的子公司,以及肯尼亚和南非两个代表处。部分宣布出售或撤资的分支机构尚未完成最后交割,后续在非洲地区覆盖的国家将会进一步减少。
综上,在出售部分地区的子公司后,法兴银行在非洲的布局将更多集中在非洲的大型经济体,包括阿尔及利亚、加纳、肯尼亚、南非等非洲前十大经济体,
巴克莱银行非洲布局情况
巴克莱银行非洲地区发展史。2005年,巴克莱银行以55亿美元入股南非联合银行,持有56.4%的股权,并于2013年增持至62.3%,改名为巴克莱非洲集团。南非联合银行集团是在约翰内斯堡证交所上市的南非最大的银行集团,资产规模位列南非银行业第四,排在南非标准银行、南非第一兰德银行和南非莱利银行之后。自此,巴克莱银行通过直接持股非洲当地银行的方式,使得经营机构覆盖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阿尔及利亚、加纳、津巴布韦和埃及。
综上,巴克莱银行通过收购南非联合银行股权的方式在非洲开展经营,机构覆盖国家绝大多数为英国过去在非洲的殖民地,同时覆盖埃及、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和加纳等非洲大型经济体。
巴克莱银行在非洲开展布局调整。受南非兰特贬值,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及当地监管政策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巴克莱银行在2017年6月出售巴克莱非洲集团有限公司34%的股权,并于2022年9月出售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南非联合银行剩余的7.4%股份,宣告正式离开非洲大陆。虽然出售子公司退出非洲市场,但巴克莱银行加速在非洲南部、西部和东部的特许经营权建设,扩大在非洲的私人银行服务,重点瞄准非洲大陆2万亿美元的高净值市场①。
综上,巴克莱银行虽然整体退出非洲市场,但鉴于非洲加速增长的财富,巴克莱银行将研究扩展非洲重点市场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服务,提升当地的专营业务服务水平。
渣打银行非洲布局情况
渣打银行非洲地区发展史。渣打银行由在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特许银行(Chartered Bank)”和在英属南非的“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在1969年合并后成立,合并后更名为渣打银行。标准银行于1862年在南非成立,作为英属标准银行南非分行开展运营,后通过收购非洲南部的小型银行壮大规模。1892年,标准银行在津巴布韦设立第一家海外机构后,1894年继续在莫桑比克开设分支机构。1901年在马拉维设立分支机构,1906年在赞比亚开设机构,1911年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设立机构,1915年8月标准银行进军纳米比亚,1962年于斯威士兰设立标准银行。到了1987年,渣打银行出售在南非的剩余权益,标准银行自此成为独立的实体,之后渣打银行于非洲独立开展业务。截至2011年,渣打银行的业务覆盖非洲37个市场。2012年,渣打银行在肯尼亚、加纳和尼日利亚及其他五个核心市场投资1亿多美元。
综上,渣打银行由标准银行与特许银行合并成立,其非洲地区的业务由标准银行开展,以南非为中心向非洲南部的其他国家扩展,扩张国家以英国过去在非洲的殖民地为主。
渣打银行在非洲开展布局调整。2023年,渣打银行出售安哥拉、喀麦隆、冈比亚和塞拉利昂的子公司,以及坦桑尼亚的个人和企业银行服务给尼日利亚的Access Bank,并将退出科特迪瓦的个人、私人及中小企业银行服务。此举意在剥离非洲市场,将资源转移至其他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地区。截至2024年末,渣打银行在非洲的机构布局包括肯尼亚、埃及、博茨瓦纳、毛里求斯、南非、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埃及、加纳、乌干达和赞比亚,其中尼日利亚和肯尼亚是渣打银行在非洲的重要利润来源,尤其是肯尼亚的资产管理规模在五年间增长了25%。
综上,渣打银行逐步退出非洲市场占比较小的机构,持续加大尼日利亚、肯尼亚、加纳等具备增长潜力机构的投入,其在非洲的布局大多集中在体量排名前十的大型经济体。
总体上看,机构布局方面,调整后全球大型银行重点布局在非洲大型经济体及发展前景较好的非洲国家,受历史因素影响,法国和英国的本土银行更多布局在过去殖民的非洲国家。经营模式方面,除巴克莱银行通过收购非洲当地银行股权的方式参与经营外,其他大型银行主要通过设立分支机构直接开展经营。近年来,主要欧洲大型银行在非洲的布局持续收缩,改变过去广泛在原先非洲殖民地铺设机构,服务本国殖民经济的模式,将非洲地区机构集中在高增长潜力的国家。另外,瞄准非洲地区金融需求增长的潜力,2024年摩根大通通过率先进军科特迪瓦和肯尼亚的商业和投资银行业务,扩展在非洲的业务版图,并希望每隔几年在非洲增加一两个国家的业务。近年来主要广泛布局非洲的欧洲大型银行持续退出非洲市场,为我国银行、非洲本土银行的发展释放了空间。全球领先的摩根大通逆势扩张非洲业务,表明非洲地区银行业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当前中资银行在非洲地区的机构布局
中资银行在非洲的布局分布
截至2024年6月末,中资银行在非洲地区合计设立14家分行/代表处。政策性银行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在埃及设立代表处;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南非设立东南非代表处,在摩洛哥设立西北非代表处。商业银行方面,中国银行布局8个国家,包括赞比亚、南非、毛里求斯、安哥拉、吉布提、肯尼亚、摩洛哥和坦桑尼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设立1个机构,均位于南非;中国农业银行与刚果(布)政府、国家石油公司、私营企业共同出资,在刚果(布)成立中刚非洲银行,实际在非洲地区尚未设立分支机构(见表1)。
表1 中资银行机构覆盖非洲国家数量表(个)
注:标*为代表处,无法开展直接经营。
数据来源:根据银行官网和年报披露信息整理
中资商业银行在非洲的主要经营模式
一是直接设立经营性分支机构。中资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均在当地设立分行开展直接经营,通过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银团贷款等业务持续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其中,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是非洲大陆首家人民币清算行,并在2018年跻身南非银行业前十,且资产规模排名外资银行第三,贷款总额位列外资银行第一。
二是收购当地银行股权,设立协调性代表处。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成为南非标准银行第一大股东。标准银行是南非最大的银行,机构遍布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毛里求斯等20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持续驱动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2011年,中国工商银行设立非洲代表处负责协调与标准银行集团的相关工作,与标准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向在非中资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工商银行非洲代表处无法开展直接经营,主要职能仅包括参与标准银行的投资管理、战略合作、非洲市场研究等。
未来中资银行在非洲地区机构布局展望
未来中资银行布局背景研究
中非贸易实现稳步增长。贸易规模方面,中国已连续十五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已达2821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1.1%。根据《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2017年以来,中国自非洲进口服务年均增长20%,每年为非洲创造近4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中非“丝路电商”合作扎实推进,非洲国家的农产品通过“丝路电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贸易机制方面,中国设立了100亿美元支持非洲出口贸易融资额度,为非洲产品来华建立“绿色通道”,并积极落实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待遇承诺,对原产于21个最不发达非洲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
中非投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根据《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投资促进机制方面,已有34个非洲国家和中国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21个非洲国家和中国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17个非洲国家加入“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产能合作方面,中国与15个非洲国家建立了产能合作机制,在非洲国家参与规划、建设、运营的各类产业园区超过50个。投资方面,中国设立的中非发展基金,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已累计对非洲39国出资68亿美元,撬动中国对非洲投融资超过310亿美元。2023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实现将近40亿美元。
非洲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韧性。非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24非洲经济展望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非洲国家的实际GDP增速为3.1%,较2022年的4.1%有所下降。尽管整体下降,仍有超过一半的非洲国家的实际GDP增长速度超过2022年,其中布基纳法索、吉布提、斯威士兰、利比亚、刚果(布)和南苏丹同比增长超过2%,15个国家的实际GDP增长超过5%。预计2024年,非洲地区的实际GDP增速将达到3.7%,2025年之前超过2022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3%,其中东非地区增长3.4%,非洲西南地区增长0.6%,预计40个国家2024年GDP的增长速度将超过2023年,增长速度超过5%的国家将达到17个。非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将仅次于亚洲,排名世界第二。
按地区划分,东非将继续成为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得益于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吉布提、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高速增长,预计将从2023年的1.5%提升至4.9%,于2025年达到5.7%。中非地区增长速度预计保持平稳,2024年小幅下降至4.1%,在2025年提升0.6%,得益于2024年1月乍得和刚果(金)超出预期的增长水平。受益于大型经济体科特迪瓦、加纳、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在2024年1月超出预期的经济表现,西非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在2024年提升至4.2%。北非地区增速将面临小幅下降,增长速度在2024年下降至3.6%,除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之外,北非其他国家的经济均将面临下降。非洲南部小幅增长至2.2%,由于南非的庞大经济体量,其0.7%的增长速度抵消了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的下滑影响。
按经济类型划分,非能源密集型经济体将快速增长至5.3%,主要是包括电力、交通和物流在内的重要领域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增长的公共投资。旅游业依赖型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将小幅下降至4.7%,主要受毛里求斯和塞舌尔下滑的影响。石油出口型经济体将在2024年面临小幅下降,2025年出现反弹,由于欧佩克在2024年降低石油产量目标,以及苏丹主要原油出口管道停运,安哥拉退出欧佩克后出口新机制的不确定性,导致南苏丹未来增长预期下滑。非石油的其他能源出口型经济体将出现大幅增长,在2024年涨幅达到2.7%,主要由于中国在智慧电网及其建设中对金属和矿产需求的增长。
非洲国际金融中心和私人财富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在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卡萨布兰卡(摩洛哥)排名57位,再次名列非洲第一,毛里求斯排名60位,上升至非洲第二,基加利(卢旺达)位列67名,上升至非洲第三,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南非)分列75和84位,拉各斯(尼日利亚)和内罗毕(肯尼亚)分列100和102位。非洲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评分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超过亚太、东欧、中亚、拉美及加勒比地区。
私人财富方面。根据《非洲财富报告》的统计数据,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2年末,非洲大陆私人财富总量达21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将增长38%,并已形成南非、埃及、尼日利亚、摩洛哥和肯尼亚五大私人财富市场。人均财富方面,毛里求斯是人均财富最多的国家,是南非的三倍,也是非洲增长最快的财富市场,预计未来十年将增长80%。增长趋势方面,卢旺达和乌干达的私人财富增长将超过60%,增速排名全球前列。肯尼亚、摩洛哥、莫桑比克和赞比亚的私人财富也将增长50%以上。
未来中资银行在非洲地区布局展
过去在非洲大面积布局的欧洲大型银行不断调整非洲市场布局,逐步撤出部分非洲国家,但过去未大力开拓非洲市场的摩根大通逆势拓展非洲地区业务,表明非洲市场对银行业仍具有吸引力。近年,中国不断加大对非洲地区的资源投入,与非洲的贸易合作稳步增长,同时非洲是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地区,在全球经济面临发展危机的时代,非洲的经济存在一定韧性。总体上看,中资银行在非洲地区具备进一步的布局空间。
一是重点关注与中国双边贸易持续增长的国家。根据《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2023)》,中国在非洲的前五大贸易伙伴分别为南非、尼日利亚、安哥拉、埃及和刚果(金)。随着特朗普赢得美国第60届总统选举,其竞选期间声称要对中国向美出口产品加征60%以上惩罚性关税,并威胁取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地位,中美贸易在未来存在较大挑战。若美国关税加征成为现实,贸易将有望进一步转向东盟、中东、非盟等新兴经济体。中国未来将与非洲深化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将进一步产生在支付结算、跨境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是重点关注非洲地区清洁能源和推动能源转型所需资源丰富的国家。按照非洲发展银行的分类口径,关注非石油的其他能源出口型经济体。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全球70多个国家制定了净零目标,覆盖全球排放量的76%,非洲拥有世界上25%的自然生物多样性和30%的矿产资源,风能、太阳能、水电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其中太阳能潜力全球最高,并且一半以上的非洲国家至少拥有一种能源转型所需的关键金属和矿物,包括铝土矿、钴、石墨、锂、锰和钒,使非洲大陆处于影响全球净零转型的战略地位。当前,绿色金融大文章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非洲地区丰富的资源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双边金属矿产贸易以及未来中资绿色产业企业“走出去”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中资商业银行在非洲当地设置机构,向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创造机遇。
三是重点关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私人财富快速增长的国家。肯尼亚、摩洛哥、南非、卢旺达、尼日利亚和毛里求斯已拥有位列世界百强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上述国家的私人财富规模在非洲地区遥遥领先,未来部分国家私人财富增长速度将超过50%。总体上看,上述国家在金融体系建设上已探索出较为成熟的模式,私人财富的高速增长将衍生更为专业、高效、综合的金融服务,将进一步刺激商业银行与财富管理机构服务的完善。大型中资商业银行在本国市场已探索出完善的财富管理体系,拥有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丰富经验,在有效融入当地客户资产配置习惯、消费需求后,并基于非洲当地逐渐建设完善的金融体系提供的制度保障,具备了在当地开展业务的条件。
四是重点关注参与人民币国际化的非洲国家。首先,上线金砖国家支付系统(BRICS Pay)的非洲国家有望参与巩固人民币跨境结算基础。金砖国家支付系统(BRICS Pay),通过为成员国提供新的结算机制,使用本国货币结算,降低外汇波动风险,提高资金流动效率,规避美元体系的风险。其次,已参与人民币清算、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的非洲国家,形成了人民币结算的成熟体系,可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人民币清算中心已落户南非、赞比亚和毛里求斯三个非洲国家,均由中国银行在当地的机构担任人民币清算行。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与南非、埃及、尼日利亚和毛里求斯央行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仍在存续期内,金额合计650亿元人民币,另外,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非洲大型经济体已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截至2023年末,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覆盖率已达85%,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20亿元,在非洲对外承包工程完成的营业额超过370亿美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未来中资企业将加快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参与人民币国际化的非洲国家开展合作,将有助于中资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进一步吸引大量的投资和商业活动,为中资商业银行在当地开展业务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五是重点关注跨境“丝路电商”双边合作国家。交易规模方面,非洲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正持续扩大,Statista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非洲电子商务市场的用户群将快速增长至6亿人,用户渗透率将达到44.3%。根据Imarc Group的统计数据,2023年,非洲电子商务市场实现规模2771亿美元,预计至2032年将达到939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4.4%。人口方面,非洲地区人口平均年龄仅18.8岁,是世界上人口最为年轻的地区,同时非洲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大洲,地区人口已达14亿,占全球人口的18%,拥有广泛的人口红利。总体上看,非洲电商起步较晚,仍属于蓝海市场,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未来中国将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帮助,深化物流和金融合作,同时扩大非洲农产品准入,深化电商等领域合作。商业银行可重点关注南非、埃及和尼日利亚三大重点市场,通过增设机构进一步服务跨境贸易企业在支付结算、物流数字科技等方面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境内外机构联动,推出适用于跨境电商的结算类和信贷类产品,推动电商出海。
六是重点关注非洲金融科技的主要聚集国家。根据欧洲投资银行发布的《2024年非洲金融报告》,非洲数字金融的扩张速度远超传统银行。另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8年,非洲金融科技的收入将高达470亿美元,为2023年的五倍。当前非洲的金融科技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和埃及等国,聚集大约70%的运营商,吸引超过80%的资金,尤其尼日利亚以28%的公司数量占比遥遥领先其他非洲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科技渗透率相比,非洲的金融科技整体水平仍较为低下,近几年的蓬勃发展证明其仍属于蓝海市场,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金融科技是非洲金融业务未来的重点发展趋势,关注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和埃及等金融科技蓬勃增长的国家,有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同金融的深度融合,同时也是紧抓非洲新兴市场的新兴产业,拓展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
责任编辑:张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