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 台州信保张海兵等:台州信保倾情支小支农

2024-04-08  来源: 《银行家》2024年第3期

作者:张海兵 周子豪 陈海萍

 

台州是全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源地和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以制造产业为主,现有汽摩制造、医药化工、机床、泵业等十大支柱产业,有上市公司72家。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凭借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台州特色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以“民营主导+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台州现象”。尤其是台州的金融业,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台州模式”。

 

台州市信保基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台州信保”)是台州市唯一一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是全国起步较早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也是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担基金”)最早投资的地市级担保机构。自2014年11月运行以来,台州信保始终立足支小支农主业,主动探索、积极作为,通过杠杆效应,以不到17亿元财政资金撬动近1000亿元信贷资金投向小微、“三农”群体,运行机制、业务模式已经被复制到全国各地。台州信保是唯一一家连续五年(2018—2022年)荣获在浙金融机构支持浙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获评2018—2020年浙江省服务小微企业优秀机构,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担保集团市级优秀担保机构突出贡献奖,2022年8月成为国担基金指定的8个工作联系点之一。

 

成立背景及业务发展

 

2014年,台州信保借鉴台湾信保的模式,由台州市区财政出资4亿元、7家首批合作银行捐资1亿元,成立大陆首个政府出资、银行捐资的信保基金,创新了政银协同出资模式,以行政事业单位法人身份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借助行政事业属性及银行捐资模式的“血缘认同感”,促成银政担三方紧密融洽的合作关系,政府给予信用背书和政策支持、银行输送优质客户,携手为小微、“三农”提供担保增信,为台州市小微金融的健康发展开辟新道路。

 

2016年浙江省担保集团成立,建立省市两级再担机制,台州信保从原先的2:8分担模式转变为2:4:4;2018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成立,风险再担机制进一步完善,国、省、市三级体系建立,形成“2224”风险分担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借助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浙江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的“2224”风险分担机制,三年间台州信保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规模将近翻了两番。

 

业务持续增量扩面,助农助企成效好。放大倍数达到同业前列。截至2023年末,台州信保已累计为57400家市场主体承保117819笔,累计担保授信金额为987.78亿元;在保余额为192.2亿元,在保户数27668户,户均在保69.47万元,实现服务有效下沉。目前融资担保放大倍数已达到10.98倍,业务规模稳居全国地级市政府性担保机构前列。

 

一是持续减负降本。2023年全年平均担保费率为0.64%,为22064户小微企业、“三农”群体减免保费超7000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显著。户均在保69.47万元,较年初下降7.31万元,实现服务有效下沉,其中涉农担保业务在保余额68.93亿元、在保户数19236户,户均在保仅35.83万元,有效服务了长尾群体。融资担保放大倍数10.98倍,财政杠杆效应凸显。

 

三是支小支农业务占比高于全国同业平均水平。台州信保始终坚持“服务小微、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定位,支持实体化,聚焦支小支农。截至2023年末,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项目在保余额占总在保余额的93.62%,户数占99.45%;100万元以下的在保户数占总在保户数的87.86%,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

 

四是强化市县一体化业务发展新格局。在政策性导向、市场化运作的理念指引下,台州信保坚持探索创新、扎根市场、稳步发展,实现两个全覆盖,即区域全覆盖,业务覆盖台州10个县(市、区)(含新区);银行全覆盖,当前总合作银行达44家,覆盖全市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银担联动力量,持续为支小支农业务的下沉、开拓创造更宽广的渠道。

 

创新四个机制,打破行业发展僵局。台州信保通过创新四个机制,打破传统担保行业发展僵局。一是出资模式创新,台州信保组建之初采用政府出资为主、银行捐资为辅的模式,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开创了政银协同建设融资担保平台的先例。二是业务模式创新,首个推出批量化担保,即银行推送客户,台州信保直接承保,借助银行多网点、广覆盖、强风控的优势实现业务快速上量,打造了行业内“见贷即保”模式范本。三是风险分担机制创新,首创的银担“二八”风险分担机制,银行承担20%风险,台州信保承担80%风险,改变以往担保机构“单打独斗”为银担“协同作战”,增强了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信任与合作,成为浙江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2224”风险分担机制的雏形。四是代偿机制创新,率先创立“先代偿后追偿”模式,对符合代偿条件的业务,台州信保先行代偿后再向法院起诉追偿,不仅加快了银行协同处置不良贷款的速度,也提升了银行进行业务合作的积极性。

 

五位一体发展,提高担保资源使用效率。第一,机构一体化。台州信保通过集中市、县两级财政资源,建立起以股权为纽带、以业务为载体的市县一体共建模式,解决县级担保资源小而散的问题。台州信保于2017年完成在各个县市区设立分中心的工作,形成了市县一体化、一县(市、区)一分中心的业务格局,并于2019年将分中心调整为办事处,形成“1+10”的市县一体化担保格局。在2023年,将玉环办事处升格为分公司进行独立运营,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服务当地。通过分支机构的建设,台州信保不仅在每个县(市、区)有了统一的业务窗口,也有效拉近了与当地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合作银行的距离。运行上,采用“市级总部统筹产品开发、业务协调、风险总控、制度制定,县级分支机构专注服务对接、业务拓展”的统分结合模式,集中各层面优势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这也成为浙江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市县一体化建设的模板。

 

第二,管理一体化。一是统一的考核导向。台州信保每年根据省担保集团、当地政府的要求,制定当年业务发展目标,包括业务发展、风险控制、清收追偿、精益管理等,并接受台州市金融办考核。上述指标将根据内部分工、工作流程和各县市区实际情况等分解至归口管理部门和各办事处,保证上下目标一致、步调统一。二是统一的权限管理。公司业务管理部、各办事处的审批权限,由总经理根据内部制度进行差异化授予,同时设立评审委员会,对大额项目进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三是统一的人事管理。各办事处的人事任免、人员招聘等工作,由总部统一安排,同时,办事处的人员结构、数量,也由总部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发展进度统筹规划。

 

第三,产品一体化。公司产品开发,主要由总部牵头市场调研工作,根据部门、银行以及办事处的需求,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出台相应的产品协议或产品说明并与银行推进签约等事宜,台州信保的业务主要分为普惠担保和专项担保产品两大类,其中专项担保面向科创人才、创业创新、共同富裕、外贸经济、绿色金融、地瓜经济等诸多细分领域,合计30项产品。

 

第四,系统一体化。台州信保的各项系统以内部自主研发为主,结合外部择优引入的方式联合搭建,各办事处、合作银行直接使用,目前形成了“1+3”的数字化矩阵,包括1个数据中心、3大应用系统,分别为业务管理系统、数据风控系统和数据决策系统。此外,台州信保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2023年成功上线“数智浙担”系统,实现省、市、县政府性担保业务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目前浙担一体化系统运行平稳。

 

第五,风控一体化。一是完善的风险治理架构和全流程风控管理体系。基于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在原先仅有风险管理部的基础上增设资产保全部,构建从项目审批、风险预警、逾期申报、代偿审核、重组及催收的全流程风控体系;总部设立风险项目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公司各类风险事项的管理与决策,各办事处设立风险专员,负责风险项目的处置,构建目标一致、分工明确、行动高效的专业风控队伍。二是科技赋能风控管理。建立风控模型,在准入环节即有效遏制风险客户,搭建风险数据库,统一管理逾期、重组、代偿、关联关系等客户数据,并将风控流程线上化,实现总部与办事处的快速联动和风险处置。三是多样化、精细化的催收形式。对外,与外部专业的律师团队和不良资产清收公司开展合作,通过法律诉讼和专业化、社区化的催收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催收效率;对内,办事处风险专员属地化开展上门清收,以村和社区为切入点,从客户周边开始排摸,充分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等有效信息,制定相应的催收方案。

 

机构风控体系建设

 

截至2023年末,台州信保批量类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75.61亿元,占总融资担保业务的91%。结合业务发展实际,台州信保不断优化业务规则,精细风险管控,构建保前、保中、保后全流程管理体系,相关经验也被国担基金工作简报专题介绍推广。台州信保作为较早开展政银担合作、风险共担的地市级融资担保机构,自成立初期,即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批量担保业务。经过不断实践、探索、优化,已积累了批量担保业务管理的相关经验,逐步形成了准入控制、大数据风控模型、合作银行分层分类、人工干预、保后检查等较为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贯穿保前、保中和保后全流程,取得一定实效,现已成为政府性融资担保的主要业务模式。

 

加强“银行”管理,实现精准防控。根据各合作银行总行、支行、客户经理三个层面的业务代偿、风险情况,按月对其进行分层分类,根据风险高低,进行红黄预警,采取暂停业务新增、逐笔审查、降低批量担保业务单项产品银行权限等多项措施,做到精准防控,不断提高风险监测能力和预警能力。

 

细化监测手段,实现主动风控。一是加强产品风险排摸。对高风险支行农户业务(惠农保)进行逐笔人工审查,取得一定效果;对纯线上化产品(小微信保易贷)进行主动管控,防止银行风险转嫁。二是防范多头担保风险。新增业务同一客户原则上只能通过一家银行办理,存量业务尽量控制在一家银行办理,同时加强关联关系识别、标记,降低垒户风险。三是扩大风险监测范围。将风险监测的范围从已代偿业务扩展到所有在保业务,风险评价更加全面、科学。新增不良率指标,分子从代偿扩大到重组、逾期业务,分母采用与银行接轨的在保余额,更具可比性。

 

加大追偿力度,内外联动清收。一方面内部动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阶段性组织各办事处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开门红”活动,同时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清收指标与个人考核挂钩,压实责任。另一方面外部助力,创新委外清收模式。选取当地一家不良资产催讨公司对公司代偿两年以上的业务进行催讨,实现专业催收,减少办事处工作量。

 

科技赋能创新

 

作为全省唯一一家浙江省担保集团发文认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数字化风控建设试点单位,台州信保依托省市政府数字资源,主动对接大数据局,自主开发了客户排黑排灰模型,2023年实时排查业务30765笔233.33亿元,红色预警5922笔,黄色预警7362笔,有效识别了客户非正常经营风险。

 

全面推动业务“网上跑”。一是银担数据直连实现突破。2023年已与5家合作银行打通银担数据对接通道,可有效解决线下手工数据录入效率低、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二是全流程线上化担保产品取得成效。依托金融大数据,运用数据集成、分析、建模等技术,实现保前客户数据系统直连、电子保函自动签发到贷款线上发放等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有效提升担保服务质效。截至2023年末,台州信保与农商银行及邮储银行联合开发的两款全线上化产品已累计担保15.2亿元。

 

定制数据图形报表。通过建设数据决策系统,从业务规模、风险、财务、社会评价等不同维度设计可视化报表,定制“四位一体”数据图形报表,并根据业务需要开发相应报表,为公司业务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促进各区域业务更加均衡、健康发展。

 

下阶段,台州信保将继续围绕“政策性定位、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经营”的发展目标,牢记初心使命、以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积极贯彻落实国、省、市三级部门的要求,在“实”字上下真功夫,坚持做好支小支农支科工作,提升普惠担保效能;在“精”字上提高要求,做到精准服务、精细风控、精益管理,不断优化业务管理模式,坚持探索地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典型案例分享

 

台州信保聚焦支小支农主业,各项产品有效适配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微弱经济体”。主力产品惠农保累计为34776户农户承保182.19亿元,户均在保仅35.16万元。同时,通过“一县一品”打造政策性共富系列产品,赋能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末共富系列产品已累计为1842户市场主体担保11.57亿元,减免保费超800万元。

 

政担合作产品案例。2020年9月,台州信保推出首个政担合作资金池产品“玉贸保”,由玉环市政府出资6000万元设立增信资金池,委托台州信保运行,专项扶持玉环范围内的内外贸企业,成为政担合作产品范本。继“玉贸保”之后,台州信保持续加强区域政担协作,实现增信资金池担保模式复制,于2022年推出“玉环科创担”,专项扶持当地国家高新技术、转型升级、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于2023年推出“新路保”,切实解决在路桥区内创业的异地经营者融资难题。当前政担合作产品合计资金池金额有7725万元,累计担保金额超15亿元,迄今0代偿。

 

支小支农案例。小微企业主徐子永名下公司仙乡食品(仙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乡食品”),是台州市首届“农创客”比赛二等奖项目“仙乡小吃全产业链产业化项目”的落地主体。仙乡食品在起步阶段资金紧张,台州信保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积极为其担保400万元解决融资难题。在台州信保的帮扶下,仙乡食品快速发展,2022年徐子永带队开发的“仙乡小吃产业智脑”项目被仙居县发改局推荐为第三届浙江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项目和县发改局数字化改革推荐项目,2023年仙乡小吃共富培训工程入选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数字赋能叠加全产业链优势打响“仙乡”品牌。

 

(作者单位:台州市信保基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管理部,其中张海兵系该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张志敏